1. 九華山在哪 九華山旅游攻略-九華山旅游景點

        來源:伯樂旅游網(wǎng) 發(fā)布:2015年06月05日 作者:伯樂旅游 人氣:1916
        九華山,原名九子山。詩仙李白贊其九峰秀如蓮花,享有“蓮花佛國”之美譽(yù);有“靈山開九華”之吟,故得名“九華” 。 “九華一千寺,撒在云霧中” 。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(九華山、五臺山、峨眉山、普陀山)中,九華山以其風(fēng)光旖旎獨領(lǐng)風(fēng)騷,素以“香火甲天下”和“東南第一山”的雙重桂冠而名揚(yáng)天下。

        九華山旅游攻略-九華山旅游景點介紹

        門票信息

        一、九華山風(fēng)景區(qū)門票價目表

        旺季:每年 月 日—11 月 30 日普通票:190 元優(yōu)惠票:95

        淡季:每年 12 月 日—次年 月底普通票:140 元優(yōu)惠票:70

        九華山在哪 九華山地址:

       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內(nèi),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,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、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(qū)、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(chǎn)地,安徽省“兩山一湖”(九華山、太平湖、黃山)旅游開發(fā)戰(zhàn)略的主景區(qū)。

        二、游客須知

        ·游客一律憑門票進(jìn)入景區(qū),一人一票,門票當(dāng)日有效,隔日作廢;

        ·符合優(yōu)惠條件的游客,請持本人有效證件辦理相關(guān)購票和免票手續(xù);

        ·游客請妥善保管好門票,以備景區(qū)執(zhí)法人員查驗。

        ·需要重復(fù)進(jìn)山游覽的游客,請在出檢票口時,提出二次進(jìn)山申請 ,并出示門票和本人身份證,由檢票工作人員進(jìn)行登記。二次進(jìn)山時由工作人員核實后,方可進(jìn)入景區(qū),登記有效時間 24 小時(自登記時間起開始計算) ,逾期自動作廢。

        三、優(yōu)惠對象

        ·1.2-1.4 米的兒童;

        ·學(xué)生:全日制在校學(xué)生,持本人已在校注冊的有效《學(xué)生證》辦理;

        ·教師:持本人由國家教育機(jī)關(guān)頒發(fā)的《教師資格證》和身份證辦理;

        ·軍人:現(xiàn)役軍人,持本人有效證件(軍官證、士兵證、文職干部證)辦理;

        ·老年人:60 周歲— 69 周歲(按年為計算單位)持本人有效身份證、老年優(yōu)待證辦理;

        ·省級勞動模范、省級道德模范:持本人相關(guān)榮譽(yù)證書和身份證辦理;

        ·皈依弟子:持本人由九華山風(fēng)景區(qū)管委會宗教局監(jiān)制、九華山佛教協(xié)會及景區(qū)內(nèi)各寺廟聯(lián)合頒發(fā)的《皈依證》 ( 《皈依證》應(yīng)同時具有皈依弟子近期照片、寺廟主持簽名或真實印鑒、寺廟印章)和身份證辦理。

        四、免票對象

        ·1.2 米以下兒童;

        ·70 周歲的老年人(以年為計算單位) ,持本人有效“居民身份證” ;

        ·殘疾人:持本人有效殘疾證;

        ·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道德模范稱號獲得者持本人相關(guān)榮譽(yù)證書;

        ·持有“國家新聞出版署”頒發(fā)的《記者證》的記者;

        ·持有《池州市綠卡》的本人。

        武漢到九華山旅游團(tuán)http://m.jxmtcec.com/line/domestic/anhui/jiu_hua_shan/ 

        甘露寺

        是游人上山見到的第一座廟宇。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年間,位于二圣殿至九華街上山的途中,距“定心石”不遠(yuǎn)。前后兩殿,建在兩個臺基上,一暗一明, 一高一低,布局新穎有趣。甘露寺的來歷 ,有一傳說:清康熙皇帝的玉林國師受康熙之派遣,曾兩次來到九華祭拜地藏菩薩。 第一次來到半山腰的定心石時, 見這一帶蒼松傲穹 、幽篁蔽天,東有龍瀑天池之景,西有龜山曉霧之悅,就認(rèn)為此處很適宜建一座大的寺廟。第二次來,聽說臥虎洞主禪僧洞安愿遵此意建廟。便親自去臥虎洞探訪洞安,鼓勵他建廟。說來奇巧,就在破土動工的那天清晨, 天空普降甘露。 眾人大悅。 朝廷聞之, 賜名 “甘露寺” 。甘露寺現(xiàn)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, “九華山佛學(xué)院”就設(shè)在寺內(nèi) 。

        二圣殿

        二圣殿是一幢江南明代民宅式的建筑,殿門面臨上山古道, 龍?zhí)断獜臇|南而來,繞寺而過,環(huán)境幽雅。今住持僧覺益。過去一些善男信女到九華山朝拜,見廟燒香,見菩薩磕頭。二圣殿是他們朝拜的起點。

        殿里供奉的“二圣” ,頭戴烏紗,身穿朝服,腰束玉帶,足蹬粉底朝靴。身高七尺,面龐豐潤,黑色的胡須齊胸,明亮的兩只眼睛炯炯有神。兩尊金色塑像酷似孿生兄弟。這里所謂“二圣” ,其實僅是金喬覺的兩位舅父。

        九華街

        九華街為九華山之腹地。海拔 700 米。街中心有金地藏菩薩創(chuàng)建的第一座古化城寺。九華街北有十里好漢坡(即盤山公路) ,南有千仞芙蓉峰,西有密林藏秀的神光嶺,東有高聳山頂?shù)臇|崖。這里集中了諸多著名的佛寺和名勝古跡。傳說這里還是金地藏菩薩轉(zhuǎn)世修身成道的地方,佛教界多把九華街稱為“蓮花佛國” 。九華街上寺院與民居、旅社、商店相間,是旅游接待中心, 也是游人行宿集散地。此處瓦舍鱗次櫛比,多為兩層皖南民居式的小樓,分列在化城寺東、南、西三方,呈門形封閉式街道,有兩三條小巷橫穿東西,東可去天臺峰,西能上月身殿。夜宿九華街,可觀看做佛事,夜間可聽廟宇的鐘聲幽幽,清晨可觀僧尼拂彈灰塵、念經(jīng)跪拜的早課,感受佛家情態(tài)。

        慧居寺

        原名“慧慶庵” 。坐落天臺山西麓、中閔園東。始建于清代,清末住持僧仁琳擴(kuò)修。1938 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,擴(kuò)充寮房,安單接眾,始具叢林規(guī)模,易名“慧居禪寺” 。1982 年重修殿宇。1984 年所有佛像上漆、貼金。該寺背倚高山,面臨竹海,環(huán)境十分幽美。建筑面積 541 平方米。寺內(nèi)十八羅漢及菩薩塑像造型優(yōu)美,神態(tài)逼真。為全國重點寺院。

        華嚴(yán)洞

        華嚴(yán)洞,位于中閔園,深藏在峭壁下的幽壑之內(nèi)。巨巖北端上翹,呈窩掌形。傍臨小溪,幽篁遮天。洞前筑墻成屋,進(jìn)門見古洞,深丈余,高七尺,寬二丈五尺左右,隔成內(nèi)外兩間。外間供佛像一尊,內(nèi)間筑成小樓,下鋪地板 ,窗明幾凈,幽靜異常,別有洞天。

        甘泉石( ( ( ( 甘泉書院遺址) ) ) )

        甘泉書院,當(dāng)年小有名氣,明末后,書院失修,清咸豐年間又遭戰(zhàn)火。至今湛若水手書勒石的“甘泉”碑尚在,余皆蕩然無存。書院遺址, 已成一片蔥綠茶園。 因 “甘泉” 石刻猶存, 故而稱此地為“甘泉石” 。當(dāng)年,甘泉書院倚山面溪,崇山峻嶺環(huán)峙左右。相傳書院有講堂、書齋等三進(jìn)房舍。湛若水親筆書寫的“甘泉”二字刻石懸嵌門額。是湛若水聚眾講學(xué)之地。

        大悲樓

        又稱大悲寶殿。是慧深法師于 1992 年在國家級重點寺廟旃檀林東側(cè)擴(kuò)建的梵剎寶殿,1993 年 月 日,大悲樓上正梁剪彩,正梁剛一落位,便下起了滂沱大雨,此正巧應(yīng)對了俗話所說的雨淋“萬年梁” ,為大吉兆。主殿高六丈三尺,殿內(nèi)長、內(nèi)寬、內(nèi)高均為 19 米,以與菩薩二月十九日誕辰、六月十九日出家、九月十九日成道的三吉日悉心相應(yīng)。此殿格調(diào)獨特,雄偉壯觀。殿內(nèi)供奉 9.19 米千手千眼四面觀世音菩薩像。周圍供奉 84 尊大悲像三十二應(yīng)身和六位大德禪宗祖師像,殿前常行菩薩塔雙九龍壁,系漢白玉精雕細(xì)刻而成,是香客游人必到之處。另有大理蓮花寶座,慈眉善目,四周回廊大理石柱欄桿護(hù)持,上方

        雕龍刻鳳,金碧輝煌。

        桃崖瀑布

        看點:桃崖瀑布懸瀑大而長,勢如建瓴,每季碧桃?guī)r上桃花盛開 ,風(fēng)景絕佳。 唐進(jìn)士王季文有 “懸水落成千丈玉” 詩句。 清周贇在 《碧桃?guī)r瀑布圖記》中將此列為“九華第一景” 。桃崖瀑布由桃花沖經(jīng)碧桃?guī)r跌落,如水銀墜地,為九華山第一大瀑布。桃崖瀑布下面即是浮桃澗。相傳在九華山修煉的趙知微,晚年鶴發(fā)童顏,身著繡有“太極、 八卦”圖案的圓領(lǐng)、寬袖道袍,頭束道髻,戴“九梁中”的黃冠, 飄飄然有神仙之態(tài),趙知微和弟子在風(fēng)棲峰下遍植桃樹,暮春三月 ,桃花盛開, 樹干枝頭花碧如玉。 趙知微常與眾弟子同飲于碧桃林中 。碧桃成熟了,他們也不采摘,任碧桃掉落深澗,漂流而去。當(dāng)?shù)鼐用褡砥涑桑?nbsp;從澗里撈食甘甜如蜜的碧桃, 都說這是仙家賜給的 “仙果” 。澗溪因此得名為“浮桃澗” 。

        雙溪寺

        雙溪寺位于九子泉東南僧家山, 最初由陜西安康縣雙溪寺吉通和尚創(chuàng)建。后因羨九華山秀美,便在此置地建寺。寺背山面水,寺旁巖石下有“潔泉” 。昔日該寺以農(nóng)禪為主,四周充滿田園風(fēng)光。寺內(nèi)供奉著大興和尚的肉身像。大興和尚 1918 年學(xué)佛,曾在百歲宮數(shù)年, 1958 年來到九華山后山雙溪寺度過了后半生。 1985 年農(nóng)歷二月十七日圓寂,享年 91 歲。在世時給人治病有奇效,被人稱為地藏“三世” 、 “九華濟(jì)公” 。

        山門

        山門具有典型的徽式牌坊建筑風(fēng)格。 由此即進(jìn)入群山環(huán)抱的九華街,來到九華山腹地。大型牌坊式山門,上有“九華圣境”四字 ,這是清康熙四十四年 (公元 1705 年) 康熙皇帝賜予九華山的御書 。到了山門,可拍照留念,購門票進(jìn)山。

        九華山佛學(xué)院

        看點:海內(nèi)外大德教徒推崇、贊揚(yáng)的僧伽教育基地。九華山佛學(xué)院是一所地方性的中級佛學(xué)院,位于甘露寺內(nèi)。 院刊為《甘露》 ,由原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、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會長趙樸初題

        寫院名,九華山佛教協(xié)會會長仁德法師創(chuàng)辦并兼任院長。現(xiàn)中國佛教協(xié)會副會長兼教務(wù)長的圣輝法師曾任首屆業(yè)務(wù)副院長。 現(xiàn)任副院長是果卓法師、寬容法師。于 1990 年 月籌備,月 日舉行第一屆開學(xué)典禮。趙樸初亦前來參加。辦院宗旨:紹隆佛種,續(xù)佛慧命。

        學(xué)僧來源:根據(jù)“講質(zhì)高不求數(shù)雜”的精神,已招收數(shù)屆學(xué)僧。 學(xué)僧來源以本省為主,兼招外省。招生條件為信仰堅定、五官端正 、六根具足的 1820 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僧人。學(xué)制 :兩年。四個學(xué)期共開設(shè)《佛學(xué)常識》 、 《六祖壇經(jīng)》 、 《八宗概要》 、 《金剛經(jīng)》 、 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 、 《戒律學(xué)》等 20 多門課程。辦院方式: “學(xué)修一體化、學(xué)院叢林化” 。不放暑假,結(jié)夏安居、 半月誦戒、早晚兩堂功課、過堂坐禪。畢業(yè)去向 :已畢業(yè)數(shù)屆學(xué)僧,有的留院、留山,有的則由中國佛教協(xié)會分配到全國其他寺廟或回原籍寺廟等。

        肉身寶殿

        肉身寶殿坐落于九華街西神光嶺頭, 周圍古木參天, 濃蔭蔽日 。寶殿以塔為龕,原名金地藏塔,俗稱“老爺頂” 。建筑面積 705 平方米。屬全國重點寺院。相傳公元 794 年,金喬覺圓寂,依浮屠之法,生殮缸內(nèi),葬于神光嶺上。三年以后,僧徒圍著殮缸造塔,后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宇,殿頂與塔頂相接。便形成如今著名的肉身寶殿。

        特色:

        1、肉身寶殿“殿中有塔,塔中有缸,缸中有肉身”的結(jié)構(gòu),極為罕見。

        2、每當(dāng)金地藏圓寂之日,國內(nèi)外香客都到此朝拜進(jìn)香和施舍。

        游覽指南:

        寶殿山門面北,紅墻森嚴(yán),巍峨壯觀。正門高懸“東南第一山” 匾額。

        殿宇面闊 間,進(jìn)深 16 米,地面鋪漢白玉石。塔基用漢白玉砌成。中央為 1.8 米高的漢白玉塔基,上矗七級八面木質(zhì)寶塔“地藏塔” ,高 17 米。每層每面設(shè)有佛龕,供奉地藏佛像。塔內(nèi)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薩,正面供“金地藏”塑像。兩側(cè)是十殿閻羅拱衛(wèi)而立。順著雕梁畫棟的走廊來到殿后,有一個半月形瑤臺,墻上貼個大字“布金勝地” 。

        間開放時間 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半。

        龍池飛瀑

        看點:龍池瀑布三跌三落,如水銀瀉地,撞擊山石,奔流飛散中 ,聲勢驚人。

        九華山勝景之一。位于赭云峰與插宵峰谷間,又稱龍?zhí)冻亍?nbsp;兩峰之谷,深淵莫測。千尺泉自東蜿蜒而來,九華溪由南滾滾而下 ,兩溪匯流合力沖擊谷壁谷底,形成五池、一潭、一穴,相對高差10 余米,統(tǒng)稱龍池。民間傳說龍池為龍居, 說 “池深莫測, 四射不竭, 為神龍所居。 ”這給龍池涂上了一層神秘色彩。鄰近有龍池庵等景。龍池瀑布又名五龍瀑。龍溪水入五龍灣,形成五池一穴一潭 。前三池水流平緩,后二池一穴一潭相對落差 10 余米。龍池瀑布分三級,中段注入石穴,逆水噴雪跳玉,高涌數(shù)米,再跌落龍池。 池面雪波翻騰,極為壯觀。當(dāng)山洪爆發(fā),兩溪激流從梯壯谷口涌出,若離弘之箭,萬翎齊發(fā),撞擊到龍池壁架盤石上,激流倒旋,雪浪翻滾,聲如一玉帶串掛三大明珠,爭像跌入龍池,其中段注入石穴,逆水噴雪吐玉, 珠花四射,雨霧蒙蒙,在陽關(guān)照射下五彩繽紛。

        天臺峰(天臺寺)

        天臺峰又稱天臺正頂,海拔 1306 米,在九華山的九十九峰之中僅低于十王峰、七賢峰。天臺是九華山主峰香,爐峰、燭峰、鐘峰、鼓峰皆伏于腳下 ,而且善男信女禮佛筆來天臺寺,故而有到九華“不上天臺,等于白來”之說。峰頂有天臺寺、捧日亭、云峽等景觀,且沿途寺廟多 ,風(fēng)景好,游人和香客都尊其為九華之首。主要景點有天臺寺、捧日亭、云峽等。

        天臺寺 :坐落在峰頂?shù)牡夭厮?,古名天臺寺。來九華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,稱之為“中天世界” 。這里也是游客游九華必到之處。

        天臺寺前,左有龍頭峰,右有龍珠峰,對面十王峰。龍頭峰下為青龍背,因驕立如屏,故名玉屏峰。龍珠峰,又名天臺崗,上有一顆巨大滾圓的巖石,名“龍珠石” 。傳說九華是“活的龍脈” , 青龍即居此高處,這顆“龍珠” ,則是它戲耍的寶物。寺前巖壁上,有“非人間”等巨字摩崖石刻。寺門在龍頭峰 、龍珠峰間的渡仙橋下,由橋底登石階十余步,即進(jìn)入寺內(nèi)。拱形橋上的橫梁鐫“中天世界”個大字。天臺寺歷史悠久,相傳千年以前金地藏曾在此居住,潔瓶僧常從羅漢墩來此與地藏晤談?,F(xiàn)地藏禪寺,重建于清末民初,始為今日之規(guī)模。寺依山勢而建,根據(jù)峰頂巖石高低不等,分別為一層、二層 ,直至三層,最高處殿檐與寺后峰頂巖石相接。前后三進(jìn)殿宇有地藏殿、大雄殿、萬佛樓等,形成既無天井又無院落的整體建筑。萬佛樓下敞廳,門對古拜經(jīng)臺,門檻下萬仞深淵。門雖設(shè)而不宜走, 可在門內(nèi)觀賞山景。

        云峽 :位于天臺峰頂,為天臺最高處。只見兩塊巨大巖石,并峙如門,只容一人通行。右邊巖石上直鐫“云峽”二字,左邊巖石橫琢“一線天”三字。在此處看日出,觀云海,無比瑰麗、壯觀, 古人稱之為“天臺曉日”勝景。

        捧日亭 :天臺的正頂有一平臺,曰“捧日臺” ,在左邊的危崖上聳了一亭曰“捧日亭” 。

        特色推薦

        “ 天臺曉日 ” ” :天臺日出,壯麗無比,九華著名勝景之一。拂曉前佇立云峽之上,凝視東方,可見一絲微光初露,云海蒼茫,橫無際涯,蒼山如島嶼露出海面。東方微光愈來愈亮,地平線上迸出一絲絲金色光芒, 光芒下又露出一條橙黃色短線。 一會兒短線變似眉痕 ,漸漸呈光彩繽紛的半圓形,越來越圓,狀如圓鏡邊緣上鑲著金色光環(huán),掛在天邊。一眨眼光度遽然增強(qiáng),一輪紅日冉冉升起,照耀著無邊的云海,氣勢磅礴,十分壯觀。忽而云飛霧散,九十九峰重新露面,各具形態(tài),崢嶸畢現(xiàn)。山外沃野千里,田園如畫,呈現(xiàn)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        最佳最佳觀賞處:捧日亭和云峽。

        古拜經(jīng)臺

        在天臺峰下,距觀音峰約2華里。通往天臺之路要繞寺而過 。該寺始建于唐,經(jīng)歷代修建,現(xiàn)在面積 898 平方米。 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 ,僧人建此寺紀(jì)念,名為“大愿庵” (佛教稱金地藏“大愿菩薩” ) 。因為“拜經(jīng)”較通俗易記,所以都稱它“古拜經(jīng)臺” 。拜經(jīng)臺大雄寶殿,1994年重建,建筑面積650平方米 。重檐歇頂,框架結(jié)構(gòu),造型莊重、渾厚。殿宇前面三尊大佛,左右文殊、普賢,后面海島觀音,兩旁十八羅漢。從大雄寶殿旁上石階十余步,即到金地藏拜經(jīng)遺址。上筑敞廳式瓦屋一間,高約二丈,寬丈許,供有金地藏坐像。右邊墻壁上嵌有“古拜經(jīng)臺”字樣的碑刻一方。臺后有峭石 20 米高,造型酷似“老鷹扒壁” ,僧人稱“大鵬聽經(jīng)石” ,相傳是金地藏拜經(jīng)的地方 。地面突出一塊長方形巖石,上有凹下的腳印。

        東崖云舫

        又名晏坐巖, “東崖晏坐” ,古為九華十景之一。該處外觀巨巖方正、高聳山頂,其形如舫。頂平闊約200平方米。相傳僧地藏初來九華山時,常晏坐巖頭誦經(jīng)觀景,故又名晏坐巖。明王守仁曾兩次于巖頭端坐,與和尚談經(jīng)論道。繼僧地藏、王守仁之后,文人名士爭相仿效,并以東巖為題 ,留下眾多詩文。 東巖云舫清代建有東巖上院,五層樓閣。1934年毀于火災(zāi)。巖東懸崖千仞,中有堆云洞;南有錦衣石和“飛身處” 、 “云舫 ”等石刻,西有鐘亭。登上云舫巨巖,東可望天柱、五老諸峰;南可觀天臺、十王、缽盂等峰;西可看神光嶺、肉身殿;鳥瞰九華街 ,化城寺等古剎盡收眼底;極目北眺,長江如練,橫于天際;云霧時而從兩側(cè)峽谷冉冉升起。佇立云舫,如乘艨艟巨艦,航行在浩淼煙波之上。 明代哲學(xué)家、教育家王守仁(世稱陽明先生) ,曾兩次游覽九華山:弘治十四年(公元1501年)春和正德十五年(公元1521年)正月至三月。王陽明重上九華,宦官曾派遣心腹“錦衣衛(wèi)”成員暗中盯梢,他卻佯裝不知,晏坐巖頭學(xué)老僧。那“錦衣衛(wèi)”曾坐在東崖的一塊巖石上窺視過王陽明,這一巖石后來被稱為“錦衣石” 。 東巖云舫旁有東崖鐘樓,前行有東崖禪寺、觀音庵等景。再前行可到百歲宮及新建的五百羅漢堂。

        龍女獻(xiàn)泉

        東崖峰頂上原有一座東崖禪寺,寺后有古老的地藏殿,金碧輝煌,莊嚴(yán)肅穆,乃僧人為祭祀地藏,紀(jì)念其苦修于東崖而建。殿側(cè)峭壁上有地藏洞(又名堆云洞) ,是金喬覺初至九華山時的棲身之所。在峰的西麓有一山泉,名為“龍女泉” 。相傳龍女泉是龍女奉獻(xiàn)給金喬覺的甘泉。此即著名的“龍女獻(xiàn)泉”神話故事、被列為“地藏圣跡”之一。

        小天臺

        位于肉身寶殿西南。1919 年比丘尼妙量募建,原名明心寺,又名明心禪林。寺依山而建,層層疊疊;前有附坡,以石壘成平臺,故名“小天臺” 。小天臺居高臨下,視野開闊,西北山巒起伏,煙霞飄渺;九閔公路從山腰穿行,車流不息。傍晚夕陽紅遍,霞光萬道,是觀賞青山夕陽照好去處。

        祗園寺

        祗園寺位于九華街入口處。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。始建于明代,清末和民國期間重修和擴(kuò)建,規(guī)模為九華“四大叢林” (百歲宮、化城寺、祗園寺、甘露寺)之首。建筑面積 5157 平方米 ,是全國重點寺院。祗園本來是印度佛教圣地,相傳釋迦牟尼在祗園宣揚(yáng)佛教二十馀年,祗園寺就是取這個故事而得名。祗園寺通道刻滿金錢,以象征釋迦圣跡。寺院主要由靈官殿、彌勒殿、大雄寶殿、客堂、齋堂、庫院 、退居寮、方丈寮和光明講堂等 座單體建筑組成,除彌勒殿和大雄寶殿屬宮殿式建筑外,余皆民居式建筑。整個建筑依山就勢,鱗次櫛比,布局緊湊,層次分明。寺院還借松林、溪流布置了天然優(yōu)美環(huán)境,引人入勝。

        五百羅漢堂

        五百羅漢堂坐落插霄峰摩天嶺,北鄰百歲宮。總建筑面積為1000 多平方米,宮殿式結(jié)構(gòu),為百歲宮附屬寺院。兩層樓宇,仿古宮殿式建筑,粉墻碧瓦,雙層飛檐翹角。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羅漢,羅漢塑像千姿百態(tài),氣勢壯觀。五百羅漢堂,是目前我國四大佛山中所僅有。與鄰近的百歲宮配套協(xié)調(diào),形成一個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。

        化城寺

        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開山主寺,是地藏菩薩的道場,九華山的“總叢林” 。位于東崖西側(cè),芙蓉峰下。東晉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為庵。唐至德年間改建,定名為化城寺?,F(xiàn)在的化城寺,山門和藏經(jīng)樓為 16 世紀(jì)所建,大雄寶殿和后廳為 19 世紀(jì)重建,寺內(nèi)辟有九華山文物展覽館。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,廣場中間有“娘娘塔”和當(dāng)年地藏放生的月牙池。 寺廟前后有四進(jìn),分門廳、大雄寶殿、后進(jìn)和藏經(jīng)樓 ,現(xiàn)為九華山文物館。四處廳樓隨地勢漸高,結(jié)構(gòu)自然,門楹窗柃 、斗拱梁柱和臺階基石上均刻有精巧美觀的圖案。殿內(nèi)有康熙御書“九華圣境”橫匾和乾隆御書“芬陀普教”橫匾。后殿首明代崇禎皇帝御書“為善最樂”橫匾。

        寺名起源:

        “化城”源出於《法華經(jīng)》中的佛教故事。傳說釋迎牟尼與小徒下鄉(xiāng)布道,忽為山險所阻,小徒饑渴交加,坐地不起。釋迦牟尼手指前方說: “前有一城,速去化齋。 ”小徒頓為振奮。所謂城實乃佛祖點化而成。

        武漢到九華山旅游團(tuán)http://m.jxmtcec.com/line/domestic/anhui/jiu_hua_shan/ 

        97人妻久久公开视频,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,91久国产成人在线,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